速看!中国驻泰国大使馆、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、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发布重要提醒
每经编辑:李泽东
近日,中国驻泰国大使馆、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、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发布提醒,请中国公民防范网络电信诈骗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。
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:提醒中国公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
近一段时期,电信网络诈骗有上升趋势,作案手段不断翻新。我馆接到多起涉及中国公民尤其是留学生的电信诈骗案件求助。为进一步提高在新中国公民“反诈防诈”意识,我馆整理了近期发生部分真实案例,供大家参考,引以为鉴:
一、“杀猪盘”诈骗。A某在网友的推荐下,参与某微信群公益助力返现活动,尝到甜头后根据诈骗分子要求下载了做任务的APP,期间多次向对方账户转账,损失数十万。
使馆提醒:一定要警惕网友推荐你投资理财、网络彩票、做任务挣钱。小心你拿他当朋友,他拿你当猎物。
二、“虚拟绑架”案。B某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的来电,轻信对方声称的“案件涉及国家机密”,按对方指示,切断手机、微信等与家人、朋友联系渠道,离开居住所藏匿起来,并向对方提供自己被捆绑、殴打的图片、视频及求救短信。诈骗分子在受害人与外界失联期间,以受害人被绑架为由,用有关照片视频向受害人家长勒索巨额“赎金”。
使馆提醒: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,也不会要求涉案人“不要与家人朋友联系,以保证他们安全”,更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当事人拍摄自己求救的照片或音视频,大家千万不要上当!
三、“钱骡”案。C某接到自称卫生防疫部门调查疫苗接种情况和“传播疫情谣言”的来电,后被转接至所谓“警方特别部门”。期间,诈骗分子通过微信将所谓的“通缉令”发给C某,以协助办案为由,要求C某向他人送达伪造的法院传票等法律文书,并用个人账户协助诈骗分子转移其他受害人赃款。此类人员被诈骗分子称作“钱骡”,虽未受到直接经济损失,但给他人造成损失,自己也会被警方进一步调查。
使馆提醒:通缉令、逮捕证等司法文书送达有严格规范的渠道和流程要求。司法机关不会要求个人代转,更不会要求个人协助转移涉案钱款。
中国驻泰国大使馆:提醒中国公民防范网络电信诈骗
近年来,在泰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多有发生。中国驻泰国使领馆此前虽曾多次发布提醒,但在泰同胞遭遇网络电信诈骗仍时有发生,不少同胞上当受骗,损失金额巨大。据我馆收到的求助信息,近1年来有数十名中国公民在泰遭遇网络电信诈骗,损失金额逾千万人民币。驻泰国使馆提醒在泰中国公民:
网友评论
bet365下载ios
回复辽宁男篮的郭艾伦(右二)奋力上篮。/资料图片符合我审美